在深化教育改革政策指引下,中国大学将获得更多的自主权,这一举措意味着大学在招生和国际交流项目上有更多的发言权,中国官员出席伦敦举行的“走向全球”(Going Global)会议时讲到。
中国已经拥有188个教育合作项目,但据著名学府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讲,这些协议的很多条款都很难落实,停留于文字。
2010-20年中长期教育改革经过公开讨论,已于上周结束。改革建议取消大学的行政级别划分,给予大学更多自由,通过变革来追求世界水准的大学地位。
涵盖从幼儿园到研究生教育的各个阶段,2020年改革计划被认为是自1949年起最激进的举措。一些人也称为是机械的、陈旧的苏联式体制到现代化体制的转型,更接近西方的教育体制。
“我们将支持国内外大学之间如学生交换,学分转换,联合学位,联合研究项目等合作方式”,某官员代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秀琴说到。
该官员称:“现有合作交流质量将进一步加强,以培养具有国际视角和竞争力的中国毕业生。”
另一位教育部官员讲到,与西方大学的合作会进一步加强,不过中国也会吸引更多的东亚学生前来学习,“区域与全球策略之间会有一个平衡,” 该官员说。
据估计,中国目前有约22万外国学生求学,此数字还将增加一倍,达到约50万。
四川大学副校长石坚教授称他的学生接待了很多来自日本和韩国的留学生,学校也正在开发新的战略促进本校和日韩高校之间的留学巡游。这与欧洲的Erasmus Mundus奖学金大致类似,即通过合作,使学生在两到三所大学之间轮流上课,以完成一个学位。
同时,谢维和教授称清华大学目前有2700名留学生,大部分在攻读研究生课程。
“没有一门课程英文授课。如果能给他们英文授课,会更容易一些,” 谢教授指出了在获得更多自主权以后,大学未来一个可能的发展方向。
据有关官员讲,大学将被准许更多的自营行为,尤其是高等教育、职业培训和管理活动,高等教育部门也可以进行某些商业化活动。
大学在招生上将获更多自主权:“我们首次把部分奖学金发放给大学,由学校自主选择向谁发放,” 教育部官员说到。
广受诟病的大学录取体制也将得到整改。目前的录取完全依靠每年一度的高考(全国大学入学考试)成绩。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有1千多万,而高考只选拔出其中的25%。
改革会引入更多的面试及其他教育评估标准,从而减少高考给学生和家庭带来的巨大压力。
来源:University Worl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