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年这个时候大学食堂没有各个国家的留学生困惑地挑着盘子里奇奇怪怪的食物不知吃什么好,那就不叫大学食堂了。
但是有学术研究发现“食物恐新症”,即讨厌尝试新食物,在学生刚抵达英国的时候实际上是最不严重的,反而在抵英大概三个月的时候达到高峰。
来自伯恩茅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学年期间对硕士课程录取的国际学生就后勤服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展开了调查研究。反应率从124到44。刊登在《人类营养与营养学》(Journal of Human Nutrition and Dietetics)上的研究结果表明食物恐新症在留学生到达英国3个月后达到高峰,然后会有所下降,但再也回不到初抵达水平。
伯恩茅斯的食品服务与应用营养学研究小组负责人John Edwards 说他原本以为学生初到英国时会感觉最严重。
他说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推测是留学生一旦解决了更为棘手的初始问题,如课程,住宿和语言能力等,食物就开始成为重要问题了。
不过他对于有食物恐新症的亚洲学生多于欧洲学生这一点并不意外,亚洲学生占调查对象的大多数。“对亚洲人来说,英国的生活和饮食方式完全不同,”他说。
调查也表明国际学生在英国吃的比在本国少。
“来自中东的学生通常早饭吃米饭,但在英国,不仅没有母亲在那里做早饭,他们常常也由于没有时间,不吃早饭就上课,”Edwards教授说道。
他讲大多数被调查的学生在自炊式公寓里居住,喜欢同背景聚居。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也收到从家乡寄来的食物包裹,一旦找到当地有本国的食材,通常都会自己烹饪更为熟悉的食物。
据他讲食物恐新症的原因是英国食品在学生家乡国的不良名声,“他们觉得英国食物高脂肪,缺乏新鲜水果和蔬菜。”
他补充道,大学也应该更加关注留学生饮食的潜在问题,以便创造“更为积极的学习环境。”
“随着对国际学生的依赖程度加深,我们在教育和住宿上给予学生最好的照顾,却没有考虑到饮食,”他说。
他的研究激发伯恩茅斯正在考虑开设一些非正式课程和讲座,向国际学生介绍英国的食物。“我们想向学生展示,在英国不仅仅只有大街上见到的烤羊肉串,鱼和薯条,还有其他食物。”
来源:泰晤士报